兒童鯁喉10歲以下高危 醫生:家長自製死亡陷阱
發布時間: 2018/05/21 00:00
最後更新: 2018/05/21 10:48
兒童鯁喉致死事件接連發生,今年繼有小三女生疑吃墨魚九鯁喉死亡,又有26個月大女童疑食提子鯁喉不治。有醫生指,10歲以下兒童屬鯁喉高危族,部分家長為孩子剪細食物的方式,其實是自製陷阱,可致窒息;而一旦遇上孩子鯁喉,家長亦常有謬誤,例如以為灌水有幫助,但反而使小朋友由「抖到氣變抖不到氣」。
家長將食物切粒自製陷阱
據統計,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去年兒童異物鯁喉個案達144宗,其中有8名需留院作跟進處理;9成多屬魚骨鯁喉,其餘包括細小玩具部件、硬幣、牙籤等。
該院急症室副顧問醫生梁遠雄表示,平均每2、3天都有1位兒童鯁喉求診者,最小僅9個月,最大則達16歲。他指,最擔心兒童出現氣管鯁塞,除了可出現氣促、面部變藍色、樣子驚慌等,亦可有即時生命危險,比如因腦部缺氧導致永久性傷害,包括死亡。他說:
兒童當時已不能說話,甚至陷入昏迷及沒有呼吸心跳。
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鄭恩華指出,兒童異物鯁喉高危者是10歲以下的小朋友,因他們的氣管直徑只有1至1.5厘米;尤其是4歲以下的小朋友,或嘗試將東西放進口裡,因而誤服高危物品。
他稱,部分家長愛將食物切細、切粒,比如雪梨粒、蔬菜條等,但如食物大小與小朋友的氣管直徑大小相若,未經咀嚼有機會完全封閉氣管,導致小朋友窒息。另外,因腦部曾經受傷致吞嚥困難的兒童,以及愛邊食邊跳的小朋友,有更大機會出現鯁塞。
灌水或進食飯粒可將食物愈推愈入
鄭恩華表示,父母處理子女鯁塞情況時多有謬誤,當中包括胡亂挖喉,以及灌水或進食飯粒,可將食物愈推愈入,導致鯁塞,甚至小朋友由「抖到氣變抖不到氣」。
他又指,部分小朋友因吃魚粥致鯁喉,家長即叫他喝醋以溶解魚骨,但其實沒有作用,
如溶得到,可能順便溶解喉嚨。
梁遠雄建議,如屬輕微哽塞,父母可讓子女嘗試自行咳出異物。不過如屬嚴重情況,則需在黃金搶救時間的5至7分鐘內處理,以免導致永久性傷害。
他引述美國心臟協會指引,指1歲以下兒童在清醒情況下,家長可以拍背法,即將小朋友放在大腿上、臉部朝地面拍背5次,再將其反轉,並於心口附近位置用手指按壓5下,將異物逼出;亦可讓小朋友站立,以壓胸法從後抱他,再擠壓胃部。
他補充,如兒童已陷入昏迷,則需使用心肺復甦術。
鄭恩華則提醒,家長為小朋友準備食物時,應將食物盡量切細,比如切成生果蓉等,並提醒小朋友慢慢咀嚼。
更多鯁喉相關文章: